全球半導體行業正迎來新一輪增長浪潮。7月9日,英偉達市值盤中突破4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家達到這一里程碑的上市公司。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AI算力需求的爆發性增長——年內漲幅超154%,臺積電、ASML等產業鏈企業股價同步走強。彭博社數據顯示,微軟、Meta等科技巨頭計劃將下年度資本支出增至3500億美元,這些企業貢獻了英偉達40%以上的營收。

英偉達的市值飛躍印證了全球半導體行業的景氣回升,存儲芯片作為典型大宗產品,其市場空間與需求剛性尤為突出。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DRAM合約價漲幅達13%-18%。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預計達6970億美元,存儲芯片占比超30%,成為增長主力。
這一市場環境為國產DRAM龍頭長鑫科技的IPO創造了黃金窗口。7月7日,長鑫正式啟動上市輔導,計劃以601.9億元注冊資本沖刺A股“存儲芯片第一股”,其核心壁壘在于IDM模式構建的硬科技競爭力護城。長鑫已構建覆蓋設計、制造、封測的全鏈條能力,形成供應鏈自主可控、技術協同效應、產業鏈帶動作用等核心優勢。
在技術布局上,長鑫的13449項專利(位列集微咨詢《2024年中國大陸半導體制造企業專利榜單》第二)和高達80%的研發人員占比,支撐其填補中國DRAM市場空白。產品已切入小米、OPPO等國產消費電子廠商供應鏈,同步覆蓋服務器、物聯網等高增長領域,DRAM的大宗產品屬性也賦予長鑫廣闊替代空間,公司有望借本土化服務優勢搶占市場。
當前半導體產業競爭已從單純產能擴張轉向“技術生態構建”。長鑫的IPO恰逢三重機遇期:全球存儲價格上行提供業績支撐;AI與智能汽車爆發催生增量需求;半導體產業轉移注入長期動能。若其順利上市,其募資將加速業務成長與市場擴展,實現企業的“系統級整合”并以其“鏈主”企業地位帶中國半導體動產業整體向上。
英偉達的4萬億市值印證了算力經濟的價值重估,而長鑫科技的資本化進程,則標志著中國半導體產業在深度參與全球競爭中,正通過技術攻堅與模式創新,開啟自主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