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時報》9月9日文章,原題:隨著中國政府推動擴大智能體應用普及率,更多中國企業正在擁抱人工智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廣東的一家軟件開發公司正在發生一場革命。這家科技公司的首席人工智能官表示,短短3個月,該公司就開發出約50套軟件系統,而以往僅能年均開發一兩套。這完全得益于一支“智能體大軍”——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完成人類需要數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你不必給它們發工資。”這名人工智能官說,人工智能(AI)的應用使該公司比競爭對手具有明顯優勢,現在產品價格可下調約70%,“這是一種具有革命性的事物。人們怎么會不使用它呢?”
隨著中國加大力度推廣這種被視為經濟加速器的技術,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將AI應用于工作流程。咨詢公司埃森哲5月的調查顯示,226家中國企業中約53%表示正將AI融合到多個工作流程中,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1個百分點。
中國政府制定了更遠大的目標。8月下旬中國發布“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的路線圖,提出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六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智能體比聊天機器人更先進,可自動執行復雜任務,并在最低限度人類監督下實現目標。受訪的業內人士說,中國正穩步提升智能體應用普及率,預計2025年應用市場將達109億元。成都某智能體開發公司高管透露,今年市場對該公司產品的需求將增長30%至40%,“許多機構和企業正積極擁抱人工智能”。
盡管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對AI感興趣,但對這項新興技術的態度仍千差萬別。業內人士估計約30%的中國企業正嘗試使用AI。對智能體投入最多的企業來自金融、軟件和互聯網以及制造業等行業。許多最熱衷采用AI的企業是運營更靈活的小公司。
在廣州,吳曼華(音)的公司正在使用智能體,以前可能需要一周才能撰寫的報告,現在僅需幾小時就能完成。吳說:“通常情況下,我們需要約10到15人才能為100家公司提供服務。如今在AI幫助下,也許一兩人就能勝任。”(作者JOYCE ZK LIM,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