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可欣)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爆發式增長,我國AI算力需求以年均近300%的速度激增,算力已成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但傳統數據中心難以適配AI發展需求,“AI設備等機房”困局凸顯,AIDC建設面臨供電、散熱、空間三重挑戰,且相關基礎設施標準不完善。在此背景下,由全球計算聯盟(GCC)主辦,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首屆AIDC產業發展大會,將于2025年9月17日在上海召開,大會以“釋放澎湃算力開啟AIDC新紀元”為主題,匯聚全產業鏈力量共探發展之路。
全鏈條聚力,四大議程+三大價值破局產業痛點
據了解,作為中國首個計算領域國家性產業與標準組織,GCC自去年6月成立以來已匯集全球250多家會員單位,始終以“新型計算賦能數智社會”為愿景。此次大會邀請國家相關指導單位、設計院、研究院,以及互聯網、運營商、金融等領域標桿企業,還有服務器廠商、IDC服務商、液冷技術供應商等上下游主體,實現算力技術側、基礎建設側、運營側全鏈條領袖齊聚。
在日前的大會媒體預溝通會上,全球計算聯盟產業溝通部總監鞠可一介紹稱,大會議程圍繞產業發展邏輯設計四大核心部分:一是產業趨勢環節,由電子四院解讀AI高質量發展下數據中心轉型路徑,明確AIDC發展方向;二是實踐動態環節,京東、科大訊飛、中國移動等企業分享實戰經驗,如京東智算中心節能降耗、科大訊飛DC轉型挑戰、中國移動液冷探索,展現產業現狀與需求;三是落地路徑環節,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華為、潤澤科技、秦淮數據等拆解AIDC轉型全流程,給出具體解法;四是產業共創環節,分享GCC生態建設實踐與展望,聯合產業代表預發布業內首個《AIDC基礎設施規范》,并圍繞液冷技術與“雙零行動”展開圓桌對話。
同時,鞠可一強調,本次大會承載三大核心價值:其一為痛點破局,依托企業實踐分享,為機房建設和標準構建提供落地參考;其二為標準引領,通過預發布規范填補AIDC基礎設施標準空白;其三為生態共贏,搭建交流合作平臺,重構AIDC產業價值鏈。
直擊AIDC核心疑問,厘清發展挑戰與方向
在大會媒體預溝通會的提問環節,業內核心疑問得到專家針對性解答,進一步明晰AIDC的定位、挑戰與發展邏輯。
關于“AIDC的定義與特性”,全球計算聯盟秘書處CTO苗福友指出,AIDC需圍繞AI技術發展,從供電、散熱、空間三方面建設適配未來的機房,當前規范將單機柜功耗目標定為250KW,以此為核心設計基礎設施。
針對“數據中心轉向AIDC的挑戰”,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王志強表示,挑戰集中在多維度:機柜功率密度從十幾KW飆升至未來可能的1000KW,顛覆傳統設計;建筑、機電與IT設備生命周期差異大,需實現彈性適配,滿足單機柜20KW至200KW的不同需求;制冷需從風冷轉向液冷,組網邏輯從能源流優先轉為網絡集群優先,且需應對液冷工質環保與消防問題。
對于“推出AIDC基礎設施規范的背景”,苗福友強調,AI技術爆發帶來基礎模型訓練算力消耗激增、應用需求多樣的現狀,算力需求非線性增長使傳統線性規劃失效,規范能為產業提供彈性適配依據。
與此同時,在“凝聚產業共識與規范推廣”上,GCC通過研討達成技術共識,構建液冷、整機柜接口等標準體系,同時聯合用戶與核心技術供給方完善規范,并通過“雙零行動”等測試認證活動落地推廣;針對“算力增長與綠色低碳的平衡”,王志強提到,新國標修訂將明確PUE、WUE、碳耗等指標,要求可再生能源利用、液冷技術應用等,結合“綠電直供”政策,推動AIDC實現水、電、碳多維度管控。
標準引領生態協同,開啟AIDC發展新階段
當前AIDC建設雖面臨諸多挑戰,但產業各方已積極行動:GCC通過技術共識、標準規范、產業推廣凝聚力量;新國標修訂進入征求意見稿送審階段,明年將發布,為產業提供明確指引;液冷技術成為高功率設備散熱的理想選擇,AIDC基礎設施建設周期也將通過優化設計壓縮3個月左右,匹配AI業務迭代節奏。
首屆AIDC產業發展大會的召開,標志著AIDC產業從“各自摸索”邁向“標準引領、生態協同”的新階段。隨著后續的成功大會舉辦與《AIDC基礎設施規范》落地,將有效釋放算力潛能,推動AIDC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為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