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屆中國質量大會這一國家級質量盛會期間,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作為企業代表,應邀做客中國質量報刊社直播間,深度分享了亨通集團如何通過“質量”與“創新”雙輪驅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經驗與前瞻思考。
質量是設計出來的,更是制造出來的
在訪談中,崔根良首先闡述了亨通對質量的深刻理解。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質量管理的源頭在技術創新。研發設計的先天缺陷,是后期生產無論如何彌補都無法根治的硬傷。”
為此,亨通早在二十余年前便前瞻性地向IBM學習,引入集成產品開發(IPD)流程,并結合自身實踐持續迭代,已成功打造出獨具亨通特色的“IPD 3.0”研發管理體系。通過將產品技術創新與研發設計的流程化、數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亨通從源頭上確保了產品的一致性與高可靠性。
“沒有先進的制造技術與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同樣不可能打造出客戶滿意的高質量產品。”崔根良補充道。
在制造端,亨通的轉型升級同樣領先行業。十五年前,亨通便率先構建了“工廠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信息化”的“三化企業”體系。如今,隨著5G/6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等前沿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亨通與時俱進,升級打造了“工廠智能化、管理數字化、制造柔性化”的“新三化”戰略。這一戰略轉型成果斐然:亨通成功建成全球光通信行業首座“燈塔工廠”、工信部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國家級5G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并擁有數十家省市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通過這些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產體系,亨通實現了對每一件產品“一品一控、一物一碼”的精準品質管控與全流程質量追溯,將匠心品質內化于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一個“新”字
當談及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企業邁向更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時,崔根良的回答言簡意賅,直擊核心:“關鍵在一個‘新’字。”
他解釋道,這個“新”字,意味著要大力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開拓新領域、新市場。亨通的技術創新始終堅持“產業化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梯度戰略,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國產替代,積極向產業鏈上下游高端延伸,不斷搶占科技與產業發展的制高點,穩步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
“發展新質生產力,更要全球匯聚高端人才與科技領軍人才。”崔根良強調,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依托其全球化的產業布局,亨通已構建起覆蓋全球的研發創新網絡,成功吸引了大批海內外高端人才、國際化專家和專業技術骨干。這支頂尖的人才隊伍,已成為亨通持續創新創造、引領行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展望未來,崔根良表示,亨通將繼續堅定不移地以人才驅動創新,以創新引領發展,加速打造高科技、高質量的世界一流企業。作為民營經濟的杰出代表,亨通將積極投身于國家戰略,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更強的“亨通力量”,持續以匠心鑄就中國質量、中國制造、中國品牌,把更高質量的中國產品和服務帶到全球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