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4日,由鈦媒體集團與ITValue聯合主辦的2025 ITValue Summit數字價值年會,以「AI場景落地真相」為主題,聚焦企業應用AI過程中的「十大核心問題」,系統性拆解從戰略共識、數據質量、場景選擇,到模型選型、行業落地、可靠性與合規、人機協作與人才瓶頸等現實難題,力圖為企業找到可落地、可借鑒的解法。科銳國際高級副總裁曾誠受邀出席,深入剖析AI時代人才挑戰、人才市場特征,并基于鮮活實踐給出解題思路。

在AI技術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眾多企業將轉型重心放在技術選型與算力投入上,卻常常忽略一個更為根本的挑戰——人才。能否構建與AI戰略相匹配的人才體系,已成為企業能否真正從AI中獲取價值的關鍵。科銳國際高級副總裁曾誠表示,AI的落地最終要靠人去踐行和兜底,并指出當前企業面臨的核心問題不僅是技術本身,更是人才體系的滯后與重構。
曾誠坦言,自己深耕人力資源領域二十余年,親歷了多次“人才荒”,但AI時代的人才競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跨界爭奪”特點。她指出,當前AI崗位需求同比翻倍,市場供不應求, “去年100個崗位需求,今年可能漲到200個,但人崗適配契合的人才僅為20%”。她用“需求如瀑布,人才如水滴”比喻這一現實困境。
她進一步強調,“人才荒”只是表象,根源在于人才戰略未能與企業戰略同步推進。她表示,很多企業仍陷入“舊思維”中,未能及時調整組織形態和人才布局,“一定要從‘花錢買人才’轉向‘主動造人才’”。她呼吁企業不僅要外部引進人才,更要注重內部員工的轉型與培養,尤其是挖掘有潛力、有學習能力的年輕人和現有人才。
曾誠分享了一家千億規模的傳統制造企業成功推進AI落地的案例。該企業在推進 AI 落地時,并未一味依賴外部挖人,而是先基于自身戰略明確人才畫像,邀請專業機構盤點內部具備潛力的適配人才,再針對性設計系列課程,對業務人員開展系統技術培訓與考核,同時在關鍵崗位引入外部專家,最終搭建出完整的人才體系。她指出,“內外結合才是完整的人才生態”。
另一方面,她也提到一些AI原生企業盡管產品成熟、融資到位,卻因組織形態未理順而難以吸引人才。她表示,企業招人不能只看“標簽”,更要看實力、經驗和匹配度;人才選企業也不能盲目追求“AI原生=原始股”,而要理性評估發展階段是否契合。
曾誠還特別提到,年輕一代AI創業者更看重“實用”和“動手能力”,而非學歷或背景。她表示,AI時代要求人才具備多維度能力,既要懂產品、技術,也要懂業務、管理和商業,甚至要像CEO或COO一樣能力綜合。
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她認為除了高薪,企業更應注重人才與戰略的契合度,并動態跟蹤、適時出手。只有跳出傳統認知、建立敏捷人才生態的企業,才可能在AI驅動的未來保持競爭力。最后,曾誠總結,人才戰略的升級已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企業能否在技術浪潮中穩健前行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