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技術的演進史是一部不斷追求速度與效率的史詩,從打孔卡片到磁帶,從機械硬盤到固態存儲,每一次技術躍遷都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解放。
但奇怪的是,以卓越的I/O性能、低延遲和高能效比著稱的閃存,雖早已被公認是數據存儲的未來,卻在“閃存普惠”這條路上,走得步履維艱。
這不禁讓人思考,在技術優勢如此明顯的背景下,閃存緣何仍未能如預期般快速普及,這背后是技術瓶頸,還是商業邏輯的缺陷,抑或是用戶認知所導致的?要解開這個結,我們必須要直面閃存普惠路上的真正阻力。

01閃存普惠的落地之困
事實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興起,數據量持續呈現爆炸式增長。傳統機械硬盤讀寫速度的瓶頸,在面對海量數據的快速處理需求時,已經力不從心。
而閃存的優勢,則是全方位的。比如在性能上,閃存的隨機讀寫速度遠超機械硬盤,在OLTP數據庫、實時分析等高I/O場景中,這就等于業務效率的質變;在可靠性上,閃存抗震性能優異,故障率顯著低于傳統硬盤;同時,閃存的能耗通常不到機械硬盤的一半。
可以說,閃存取代硬盤在技術上并不存在疑問,這意味著“閃存普惠”的阻力來自于技術之外。

華為數據存儲產業發展部部長戈前程
華為數據存儲產業發展部部長戈前程認為,阻礙閃存落地企業場景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初期建設成本過高。一臺全閃存設備的單TB成本仍是機械盤的3-6倍,這讓許多預算有限的中小企業望而卻步。雖然在采用了閃存后業務效率提升的比例更高,但初期成本容易讓部分企業被“嚇退”。
第二,是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的缺失。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商業市場客戶仍停留在"買硬件"的思維模式,對能耗、運維、升級等隱性成本缺乏系統考量。這種認知落差,造成了價值判斷的偏差,使得許多企業錯失了通過技術升級實現降本增效的機會。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高初始成本阻礙了閃存的采用,而有限的采用又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就無法幫助更多企業突破固有認知。
華為正在著力打破這兩點障礙,戈前程表示,“華為將通過閃存的介質創新及全新堆疊技術,持續降低全閃存盤每TB 的成本;同時通過算法創新,讓客戶以傳統存儲的價格,享受到先進的全閃存存力。”
02華為商業市場的破局之道
要將閃存的技術優勢,轉化為企業的業務效率,打破用戶的“固有認知”至關重要。我們發現,華為數據存儲在商業市場的業務增長是最高的,實現30%的增幅,華為是如何叩開用戶的“心理關”的呢?

華為中國政企數據存儲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唐浩
首先,華為中國政企數據存儲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唐浩認為,“商業市場的客戶普遍面臨著資源有限的現實挑戰,采購團隊往往身兼數職,預算審批流程冗長,他們最需要的是能夠一次性解決問題的整體方案。”
華為則以一站式全棧方案打破傳統存儲采購的碎片化模式。從硬件到軟件,從存儲到數據管理,極簡全閃方案通過統一架構打包交付,讓客戶無需在多個供應商之間周旋,真正實現“一步到位”。
其次,商業客戶對價格的敏感絕不意味著愿意妥協于性能。在芯片研發、醫療影像等實時性要求極高的場景中,存儲的可靠性直接決定業務成敗。華為閃存方案則主打“花小錢,辦大事”,確保性價比的同時,保證性能不降級。
以瑞金醫院病理科為例,傳統存儲調閱海量數字病理切片時,延遲與卡頓嚴重阻礙診斷效率,而華為全閃存方案實現了1秒內同時調閱1000個切片,效率提升超80倍。
第三,商業市場客戶普遍存在IT團隊規模小、技術儲備不足等問題,許多地方性企業甚至依賴“救火式”運維。
華為的破局之道在于極簡運維理念,通過自動化工具與服務體系,將技術復雜性徹底封裝。比如,通過DME數據中心管理平臺實現故障自動診斷、容量智能預測,讓90%的常見問題5分鐘內定位;硬件升級與擴容實現“零感知”,業務全程無中斷。“同時,華為在全國有2000+認證服務工程師,即使客戶遇到復雜問題,也能通過‘遠程+現場’的方式快速響應,最大限度減少停機損失。”唐浩說。
這種“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交給客戶”的理念,其實正是閃存真正下沉至中小企業,真正實現“閃存普惠”的關鍵。
03極簡全閃數據中心“再進化” 推動全閃存規模化落地
我們知道,去年華為就面向商業市場推出了極簡全閃數據中心,讓很多企業得以投入到閃存的“懷抱”,收獲了業務效率的提升。
今年則進一步推出華為商業市場極簡全閃數據中心Pro+,加速閃存普惠的進程。“我們希望通過數據中心建設一站式采購,簡化采購流程,提升部署效率和運維效率,從而降低中小企業投資全閃數據中心CAPEX 和OPEX。”戈前程說。
而“數智加速”概念的引入恰逢其時。當大型企業紛紛布局AI戰略時,中小企業卻面臨著數據碎片化、算力不足、算法門檻高的三重障礙。極簡全閃數據中心Pro+通過預集成AI存儲與訓推一體機,將AI落地的技術復雜度封裝起來,使客戶能夠聚焦業務價值而非技術細節。這種“交鑰匙”式的解決方案極大地降低了數智化轉型的認知門檻和實施風險。戈前程表示,華為也全新推出6大場景化解決方案,讓客戶所見即所得、讓伙伴所見即可賣,幫助醫療、教育和制造行業加速“數智化”演進。
當然,普惠的真正考驗在于能否在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中實現規模化落地。華為通過與伙伴合作,在教育、醫療、制造等行業積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這些案例不是簡單的技術替換,而是業務流程的再造。
如例如鄖西縣人民醫院,采用了全閃存A-A雙活的解決方案,業務性能提升30%的同時保證醫院業務7*24 小時不中斷;贛南科技學院通過和華為的合作,提升科研數據處理效率40%以上,完成了AI 實訓教學有效助力了江西數智化人才的培養;高偉光學,利用先進閃存技術和應用的融合,改變了傳統人工質檢的低效方式,質檢文件做到秒級回溯,質檢效率百倍提升。

在如此亮眼的效率提升背后,亦是華為在全閃存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如新一代 OceanStor Dorado 3000 融合全閃存存儲,專為中小企業構建全閃數據基礎設施存儲底座而設計,具備強大的性能和靈活的功能。而 OceanStor A600 新一代高性能 AI 存儲,則是專門為 AI 訓推場景量身打造,能夠在復雜的 AI 應用場景中發揮卓越性能。
特別是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 3000融合全閃存存儲,作為華為面向商業市場的全新爆款產品,通過數控分離等核心技術實現整體性能領先業界50%,除了支持傳統的數據庫及文件共享服務外,還全新支持面向云和互聯網應用的對象服務,在醫療、教育、制造、金融、企業等商業市場多行業場景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客觀地說,閃存普惠的成功與否,并不是一個單一問題,而是一個系統性問題。華為則深諳此道,通過技術層面的介質、算法、架構的持續創新,將性能與成本這對傳統矛盾體轉化為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并在商業層面,用全生命周期視角替代一次性采購思維,使客戶看到閃存對于業務的長期價值。
這才是華為給予“閃存普惠”最深層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