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5點多,北京移動網絡部通信保障室李振在懷柔最深處喇叭溝門開通衛星應急通信車基站,信號恢復后,他接到家里打來的電話:“你現在在哪了?孩子退燒了,你放心吧。”
李振的工作是負責架設開通衛星應急通信車,監控基站整體運行。26號他的孩子發高燒,剛帶孩子看完病,李振就接到單位的保障工作通知。李振二話沒說,和家人打了個招呼,直接從醫院趕回中國移動第四電臺,作為一線搶險黨員突擊隊隊員,他和同事陳星駕駛著衛星應急通信車第一批出發,凌晨3點多趕至懷柔分公司待命。27日凌晨4點多李振轉戰到懷柔后山鋪村架設開通衛星應急通信車,中午1點又轉到分水嶺臨時指揮部開通衛星應急通信車,晚5點左右到懷柔最深處喇叭溝門開通衛星應急通信車基站。直到28日夜間暴雨紅色預警,懷柔指揮部通知各保障隊伍統一撤回,才有機會休整。
黨員李鳳和也是第一批出發的衛星應急通信車突擊隊員,他和同事趙征27日凌晨5點左右趕赴密云四合堂保障通信,夜間8點又趕赴密云新城子開通衛星應急通信車,忙碌的狀態一直持續到 29 日中午。
由于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頻繁斷路,蚊蟲叮咬是常態,方便面、餅干就是飯,睡覺就在車上。在暴雨中架設天線,應急車隊員們都全身濕透,又沒有替換衣服,他們咬咬牙堅持著工作。
李振說:“作為爸爸,孩子病了我是很擔心,但是作為黨員,又是在這種危急時刻,我必須第一批上。”李振也很感謝家里的支持,“孩子當天在區婦幼看完了,妻子就讓我直接回崗位,自己又帶孩子去的兒童醫院,直到現在也沒一句怨言。我老父親本周生日,我說趕不回去了,老爺子就一句話,‘該上就要上去,注意安全,好好干,早日回家!’”
30日晚上8點多,李振與李鳳和接到去河北的保障任務。他倆8點半緊急出發,沿途全是斷路,一路輾轉10點鐘趕到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陡子峪鄉,迅速開通衛星應急通信車。當地群眾很激動:“4天以來,移動是第一個來到這里恢復信號的單位!”
31日早上6點,李振與李鳳和駕車跟著鄉政府人員繼續推進。途中休息的時候,來了一位老太太問他們是做什么的,聊了幾句,他們得知老人本來是要走到北京區域找信號給家人報平安的,李振告訴老人:“大娘,我們是運營商搶險隊伍,您跟著我們走吧。”到達保障地點,李鳳和開通衛星應急通信車后,發現老人不是移動客戶,無法通話,他立即用自己手機撥通了老人家人電話,讓老人報平安。李鳳和回憶當時情景:“老人激動的要給我們錢,我們肯定不能收呀,同時告訴老人,如果有需求可以來找我們,我們一定盡力滿足!”信號開通后,李振與李鳳和還幫助鄉政府人員給手機充了電,確保他們工作更順利的開展,鄉政府人員高興地說:“4天了,終于能聯系上外界了,感謝北京移動跨省支援了我們!”
據了解,在“23·7”特大暴雨防汛救災工作中,李振和李鳳和也是沖鋒在前,駕駛著衛星應急通信車,作為首批救援力量率先抵達北京市門頭溝區重災區,火速開展通信保障工作。因為出色的表現,李振還榮獲了2023年度北京移動防汛先進個人稱號,作為先進個人代表在公司表彰大會上發言。
北京移動網絡部李振在懷柔后山鋪村調試衛星應急通信車
北京移動網絡部李鳳和在承德市興隆縣架設衛星應急通信車
北京移動網絡部李鳳和在幫助河北失聯老人打電話報平安
黨員突擊隊成員在興隆縣陡子峪鄉成功開通衛星應急通信車(河北失聯大娘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