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新一批全球“燈塔工廠”名單,工業富聯服務賦能的3家客戶——通威太陽能山工廠、云南白藥昆明工廠以及海信日立青島工廠均成功上榜,海信日立青島工廠更成為工業富聯對外賦能的首家“可持續燈塔工廠”。截至目前,工業富聯已累計對內打造8座、對外賦能9座世界級“燈塔工廠”。

多領域突破 首次賦能“可持續燈塔工廠”
由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的“燈塔工廠”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是當今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化和數字化的高水平代表。此次全球共有12家工廠入選,并被分為“客戶至上燈塔”“生產效率燈塔”“供應鏈韌性燈塔”“可持續燈塔”以及“人才燈塔”五大類別,以進一步展現“燈塔工廠”在不同領域的示范意義。
此次共有6家中國工廠成功入選,3家為工業富聯服務客戶,涵蓋光伏新能源、家用電器、中醫藥健康三大領域。其中,通威太陽能眉山工廠獲評“生產效率燈塔”,也是全球光伏電池制造領域首座“燈塔工廠”,云南白藥昆明工廠入選“供應鏈韌性燈塔”,并成為全球中醫藥健康品領域首座“燈塔工廠”。此外,于去年成功入選“燈塔工廠”的海信日立青島工廠,今年更進一步斬獲全球空調行業首座“可持續燈塔工廠”,成為工業富聯對外賦能的首家“可持續燈塔工廠”。

海信日立青島工廠

通威太陽能眉山工廠

云南白藥昆明工廠
AI加速落地 驅動綠色智造轉型提速
與往年相比,新一批“燈塔工廠”所部署的先進用例中,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例占比得到提升。據WEF介紹,該類技術賦能了50%的落地用例,并帶來了廣泛的成效。
WEF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通威太陽能眉山工廠部署了超過50個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4IR)應用案例,其中大部分基于人工智能,助力其實現了電池產品光電轉換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時極大降低了產品缺陷率、轉換成本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云南白藥昆明工廠應用了包括衛星遙感、工業物聯網和大語言模型在內的40余項4IR用例,有效增強了供應鏈的穩定性與響應速度。海信日立在青島工廠部署了27項4IR用例,致力于全面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也成為其獲評“可持續燈塔工廠”的關鍵支撐。
對內深耕對外賦能 助力全球制造高質量轉型
從2019年旗下深圳龍華工廠入選“燈塔工廠”開始,工業富聯便開啟了“燈塔工廠”的推廣之路,隨著此次3家工廠上榜,公司已對外賦能9座,對內打造8座世界級“燈塔工廠”,再一次從實踐層面印證了其“燈塔工廠解決方案”的成熟度與可落地性。

工業富聯觀瀾“可持續燈塔工廠”
工業富聯“燈塔工廠解決方案”不僅面向大型集團企業的全球化智能制造升級需求,也聚焦中小企業轉型中“成本高、落地難、經驗缺”等核心痛點,通過模塊化設計、輕量化部署與全流程咨詢服務降低轉型門檻。目前,公司服務對象已覆蓋電子制造、汽車及零部件、泛家居等眾多行業和領域。
工業富聯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以加速人工智能與工業場景的深度融合為核心切入點,持續優化升級技術服務方案,不斷強化對外賦能能力,助力更多企業跨越數字化轉型鴻溝,為全球制造業的高質量轉型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