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以太網的固定速率(如10G、25G、100G等)已難以滿足多樣化的業務需求。不同應用對帶寬、時延和可靠性的要求差異顯著。
• 5G承載網,需要超低時延和高靈活性;
• 數據中心互聯(DCI),要求高效的大帶寬切片能力;
• 專線業務,需要嚴格的帶寬和安全保障;
傳統以太網基于固定速率接口,無法動態分配資源,導致帶寬利用率低、靈活性不足。為此,光互聯論壇(OIF)于2016年發布了靈活以太網(FlexE)標準,旨在實現以太網物理層與MAC層的解耦,支持更靈活的帶寬分配和業務適配。

FlexE技術,通過在IEEE802.3基礎上引入FlexE Shim層,以解耦以太網物理層與MAC層,并實現了靈活的速率適配。

圖1 FlexE結構
FlexE Shim層的核心功能,由PHY、Group、Shim、Clients幾部分組成。
• PHY:本質上是重用了IEEE 802.3標準定義的以太網PHY層。FlexE 業務就是基于標準以太網100G PHY鏈路實現的;
• Group:將數個以太網PHY(100G)捆綁,組合成一個大帶寬鏈路。比如將4個PHY組合成支持4*100G帶寬的傳輸鏈路;
• Shim:將每個PHY的帶寬,按5Gbps的顆粒度,劃分成為20個可承載Client業務的管理通道(Slot),實現了靈活承載不同速率業務的能力;
• Clients:對應于現有的IP/Ethernet網絡中,不同速率的傳統業務接口。如:10G、40G、n*25G 的以太網MAC數據流。

圖2 FlexE 功能架構
傳統以太網,業務和傳輸鏈路固定,已無法滿足現代網絡通信的需求。FlexE的提出不僅解決當下網絡通信的多樣化需求,也為未來靈活化、智能化的網絡建設打下基礎。

圖3 傳統網絡和FlexE網絡示意貳

FlexE 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時隙交叉和綁定技術,將多個物理接口的帶寬資源虛擬化,形成可靈活分配業務承載的邏輯通道。
其關鍵技術包括:
• 時隙劃分:時隙是FlexE承載業務的最小單元,FlexE將物理接口(如100G)劃分為多個5G或更小的時隙,每個時隙可獨立承載不同業務流;
• 綁定與交叉:通過綁定多個物理接口(如4×100G),形成一個邏輯大帶寬(400G),再按需分配給不同業務;
• 開銷幀管理:FlexE通過開銷幀實現時隙同步和鏈路管理,確保數據的正確傳輸。
FlexE Shim 時隙配置,通過 Calendar 機制,為每個Client接口提供靈活、動態可調的配置。不同速率的Client接口,FlexE Shim將其業務數據按5G的顆粒度,靈活分配到業務承載通道上,實現多種速率接口靈活復用。
遠端接收數據流后,根據Calendar配置,通過逆復用,將不同速率的Client業務解析出來,銜接到傳統的業務接口上。

圖4 FlexE業務數據流復用

圖5 FlexE業務數據流解復用
FlexE Shim 的 Calendar,由 A 和 B 兩部分組成。之所以要分 A 和 B 兩部分配置,是為了實現在不停止業務的情況下,動態調整Client帶寬的能力。任意一個Client接口的速率,可以通過切換 A 或 B,實現無損帶寬調整。這是 FlexE 的核心功能。
Calendar A 和 B 的切換,是由 FlexE 的開銷管理完成的,通過變更開銷的 Request / Acknowledge 實現動態切換。 Calendar A/ Calendar B,支持配置支持不同的接口速率,通過開銷管理,即可匹配不同的Client業務接口。

圖6 Calendar 配置叁

隨著科技飛速的發展,人們對網絡通信的應用也有著各種各樣的需求。IP網絡的融合承載能力,成了網絡通信發展的必然趨勢。FlexE 技術以其大帶寬傳送接口、靈活的業務承載、通道化物理隔離等特性,為未來的網絡架構提供了基礎保障。
由 FlexE 作為路由器與光傳送網絡之間的UNI接口,實現IP/Ethernet網絡與光傳送網絡的靈活組網。
FlexE unaware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光傳輸網絡設備,在無需硬件升級的情況下,實現FlexE業務承載。而且基于FlexE Group對傳輸鏈路(PHY)的“捆綁”功能,可以實現端到端大帶寬傳送通道。該模式承載對象是面向PHY的原始業務流量,不處理具體的業務邏輯,完成PHY流的透傳,實現長距離的業務傳輸。

圖7 FlexE unaware模式的傳輸網絡應用
FlexE termination模式,在進入光傳送網絡前,感知所承載的Client業務。一方面根據傳送網絡的波長帶寬容量,進一步優化,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傳輸鏈路資源,提升頻譜效率。另一方面,實現對子波長級業務的調度和疏導,在傳輸層實現更細顆粒度的業務交換和匯聚,以提升網絡靈活性。

圖8 FlexE termination模式的傳輸網絡應用
FlexE aware模式,傳送網絡設備(如OTN交換機)解析FlexE開銷,并將FlexE Shim中被標記的unavailable slots時隙丟棄。按照原始業務的帶寬承載業務數據,將其映射到匹配速率的傳送通道進行傳輸。

圖9 FlexE aware模式的傳輸網絡應用肆

FlexE顯著提升了以太網的靈活性和效率,主要優勢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 帶寬靈活分配與硬隔離
這是FlexE技術的核心優勢。
子速率傳輸
傳統的以太網端口速率是固定的(如100G)。如果用戶只需要75G的帶寬,租用一整條100G鏈路會造成25G的浪費。
FlexE允許將一個100G的物理端口劃分成多個硬管道(例如,4個25G的通道),用戶可以只購買和啟用所需數量的通道,實現了“按需購買”,即減少了用戶的使用成本,又提高了帶寬利用率。
超速率傳輸
傳統方式的鏈路帶寬擴容,需要復雜的鏈路聚合(LAG),且效率和可靠性比較局限。
FlexE可以將多個物理端口(如2個100G端口)在邏輯上捆綁成一個更大的邏輯管道(200G通道),對上層業務來說,它就是一條單一的、帶寬更大的鏈路。簡化了復雜的鏈路聚合過程,而且更易于管理和調度。
• 業務隔離與安全性
FlexE劃分出的每個通道都是硬隔離的。這意味著在一個物理端口上,通道A的業務流量和通道B的業務流量在物理層和時間片上就是分開的,互不干擾。
FlexE的業務隔離特性,使每條業務通道就類似于“物理專線”一樣,既安全又可靠。一個通道的擁塞、錯誤或安全攻擊不會影響到其他通道,非常適合于為不同用戶或不同業務(如5G前傳、企業專線、云互聯)提供有嚴格SLA(服務等級協議)保障的差異化服務。
• 多業務統一承載
一個物理網絡基礎設施,可以同時承載多種對網絡要求截然不同的業務。
5G前傳: 需要極低的時延和極高的時間同步精度,FlexE可以為它分配一個獨占的硬管道。
企業專線: 需要穩定的帶寬和安全性,FlexE提供隔離通道。
普通互聯網業務: 對實時性要求不高,可以共享剩余的帶寬資源。
這樣就實現了“一網多用”,降低網絡復雜度,避免了為每種業務單獨建網的巨大成本。
• 平滑演進
FlexE作為中間層,很好地解耦了上層業務和底層物理硬件。兼容現有以太網設備,支持向未來400G/800G升級,上層的業務調度和分配方式可以基本保持不變,降低了升級的復雜度和成本。也能很好地適配未來不同的新型業務需求。

運營商可以使用通過FlexE通道化技術,對不同帶寬業務實現物理切片,劃分出多個硬隔離通道,實現多業務流量融合承載。
• 增強移動帶寬(eMBB):用于手機高清視頻播放;
• 超可靠的低延時通信(uRLLC):用于自動駕駛或工業機器人;
• 大量物聯網傳感器通信(mMTC):用于物聯網設備,如電表、水表等設備;

圖10 5G網絡切片應用

大型云服務商和互聯網公司擁有多個地理分散的數據中心,在這些數據中心之間需要支持虛擬機遷移、海量數據備份、分布式服務等功能。這些功能都需巨大的帶寬提供支持。使用FlexE 技術,通過對物理鏈路的綁定,實現了數據中心鏈路擴容的平滑升級。

圖11 數據中心互聯

運營商向企業客戶提供上云專線服務。FlexE 解決方案,使運營商能夠制定帶寬顆粒化銷售策略,為業務提供媲美物理專線的SLA(服務等級協議)保障。

圖12 大客戶專線陸

以下列舉幾個用儀表進行FlexE測試的配置。

圖13 FlexE 測試配置搭建
1.組配置管理
測試目的:測試FlexE Group配置管理功能。
測試內容:
• 測試儀單端口或多端口連接被測NE設備。
• 創建FlexE Group,使用相同的 Group Number,使用靜態模式時隙配置。
• 為FlexE Group 添加成員接口(PHY),在設備限定范圍內,調整成員接口數量(N)。
• 檢測儀表與設備的Group Number和PHY Number 需保持一致。
• Group Number 不一致,將觸發組編號不匹配告警(GIDM)。
• PHY Number 不一致,將觸發PHY編號不匹配告警(PIDM)。
2.時隙配置管理
測試目的:測試FlexE Group時隙配置靈活切換功能。
測試內容:
• 測試儀單端口或多端口連接被測NE設備。
• 創建FlexE Group,使用相同的 Group Number,使用動態模式時隙配置。
• 設置儀表與設備的收發時隙配置,使 Calendar A 和 Calendar B占用不同時隙。注意總帶寬要相同。
• 測試儀,使用Calendar A配置,發送測試流量,檢查測試結果。
• 配置測試儀,切換到Calendar B,并發送切換信號 CR=1,在設備回應CA=1后,發送C=1。檢查被測設備接收的時隙配置狀態。
• 配置被測設備,切換到Calendar B,測試儀發送 CA=1,檢查測試儀的收發時隙配置狀態。
• 兩端時隙配置切換未同步或不一致,將會觸發時隙不匹配告警(CCM)。
3.開銷功能
測試目的:測試FlexE 開銷網管性能。
測試內容:
• 測試儀發送測試流量,確保業務正常。
• 測試儀通過修改開銷,檢查被測設備是否觸發對應告警,以檢測設備的網管性能。開銷字段與告警對照:

4.接口性能
測試目的:測試FlexE 鏈路接口性能。
測試內容:
• 測試儀發送測試流量,確保業務正常。
• 配置測試儀,主動插入告警信號,檢測被測設備對鏈路告警信號的識別能力。


FlexE通過解耦物理層與業務層,解決了傳統以太網剛性帶寬的局限性,成為5G承載、云網融合的關鍵技術。是以太網從“盡力而為”的連通性網絡,向“確定性服務”的智能化網絡演進的重要標志,進一步推動通信網絡向靈活、高效、智能的方向發展。隨著標準完善和商用推進,FlexE成為了構建未來能夠自適應、自優化、滿足萬物互聯時代多樣化需求的智能網絡的關鍵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