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周四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營收超出華爾街預期,與此同時,公司新任 CEO 陳立武宣布大幅削減芯片工廠建設投入。該股在盤后交易中小幅走高。
以下是這家芯片制造商的業績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 consensus 預期的對比:
每股收益:經調整后每股虧損 10 美分。營收:128.6 億美元,預期為 119.2 億美元
英特爾表示,預計第三季度營收中點為 131 億美元,高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 126.5 億美元。該芯片制造商稱,預計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將實現盈虧平衡,而分析師此前預期為每股收益 4 美分。
第二季度,英特爾凈虧損 29 億美元,合每股虧損 67 美分,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凈虧損 16.1 億美元,合每股虧損 38 美分。該公司表示,由于一筆 8 億美元的減值支出 ——“與未確定再利用途徑的過剩工具相關”,每股收益與分析師預期不具可比性。這導致每股收益調整約 20 美分。
這是陳立武自 3 月接任 CEO 以來英特爾發布的第二份財報。他上任時承諾,要讓這家芯片制造商的產品重新具備競爭力,減少官僚主義和管理層級,包括削減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員工數量。
在周四公布的一份給員工的備忘錄中,陳立武表示,他任職的最初幾個月 “并不輕松”。他稱,公司 “已完成大部分” 計劃中的裁員,裁員人數占員工總數的 15%,并計劃在年底將員工總數控制在 7.5 萬人。英特爾此前曾表示,正試圖在 2025 年將運營支出削減 170 億美元。
截至周四收盤,英特爾股價今年累計上漲約 13%,而 2024 年曾暴跌 60%,創下歷史最差年度表現。

陳立武在備忘錄中還宣布了其他幾項支出削減措施,尤其是在公司成本高昂的晶圓代工部門。該部門為其他公司制造芯片,目前仍在尋找大客戶來支撐這一業務。
英特爾表示,其晶圓代工業務營收為 44 億美元,運營虧損 31.7 億美元。
陳立武稱,英特爾已取消在德國和波蘭的計劃晶圓廠項目,并將整合在越南和馬來西亞的測試與組裝業務。他還表示,將根據市場需求以及能否為該工廠爭取到大客戶,放緩俄亥俄州尖端芯片工廠的建設進度。
“過去幾年,公司投資過多、過早 —— 沒有足夠的需求支撐,” 陳立武寫道,“在此過程中,我們的工廠布局變得不必要地分散且利用率不足。”
陳立武寫道,公司即將推出的名為 14A 的芯片制造工藝,將根據已確認的客戶訂單進行投產。
“不再有空白支票。每一項投資都必須具有經濟意義,” 陳立武寫道。
該公司的客戶端計算部門(主要包括用于個人電腦的中央處理器銷售)銷售額為 79 億美元,同比下降 3%。
數據中心部門的營收增長 4%,至 39 億美元,該部門包括部分人工智能芯片,但主要是用于服務器的中央處理器。陳立武在備忘錄中寫道,英特爾希望重新奪回數據中心芯片的市場份額,并正在為該業務尋找一位永久負責人。長期競爭對手超微半導體(Advanced Micro Devices)在云客戶的服務器業務中所占份額正不斷擴大。
陳立武還補充說,所有芯片設計在完成最終設計階段(即投入生產前的最后一步)前,都將由他親自審核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