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025中國算力大會在山西大同開幕。大會主論壇上,2025“算力中國·年度重大突破成果”正式揭曉,10項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技術成果集中亮相,彰顯了我國算力產業從技術突破到生態構建的全鏈條創新能力。

“算力中國·年度重大突破成果”活動秉持“開創性、引領性、權威性、公平性”原則,以全球視野發掘算力及相關產業先進基礎理論、創新技術、方法模式和平臺應用創新成果,旨在進一步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和協同攻關,著力解決算力及相關領域中的熱點、難點和關鍵問題。同時,活動要求參賽項目的創意、產品、技術及相關專利歸屬參賽單位、團隊或個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無知識產權糾紛;參賽單位、團隊或個人無不良記錄。
據介紹,經過嚴格評審、層層篩選,10項創新成果入選2025“算力中國·年度重大突破成果”,分別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推薦的“中國移動‘九州’算力光網”、山西秦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薦的“山西秦能算電協同一體化平臺”、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推薦的“FusionOne AI一體化 AI 行業落地解決方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推薦的“面向智算集群的在網計算加速技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推薦的“面向分布式大模型的廣域智算無損組網技術體系與應用”、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推薦的“面向數據安全的分布式訓推關鍵技術及創新實踐”、聯想(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薦的“聯想萬全大模型訓推一體解決方案”、阿里云飛天(杭州)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推薦的“國產異構GPU云平臺關鍵技術與系統”、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推薦的“基于GPU卡間高速互聯開放架構和自研‘凌云’AI交換芯片的智算超節點系統”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推薦的“DeepLink 超大規模跨域混訓技術方案”。

據了解,2025“算力中國·年度重大突破成果”具有四大特點:一是在算力及相關產業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二是技術創新突出、轉化程度高,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輻射能力;三是推動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升,開拓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興產業;四是注重技術創新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對科技發展具有較大推動作用。
目前,這些成果在實際應用中已取得良好社會效益。中國移動“九州”算力光網所支撐的400 G 骨干網連接算力達 10EFLOPS,預計拉動 GDP超 126億元;山西秦能算電協同一體化平臺項目中靈丘、廣靈超級能源綜合體每年將節省電費1000萬元,減少碳排放10萬噸;FusionOne AI一體化AI行業落地解決方案已幫助 500+項目優化實踐,實現單機跑滿血 DeepSeek,結合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實現 AI 應用快速搭建,基礎應用小時級上線。
2025“算力中國·年度重大突破成果”涵蓋超算架構創新、智算系統研發、算網協同調度等方向,既有新型計算范式,也有賦能千行百業的場景化解決方案。這些成果的集中涌現,不僅展現我國算力領域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更為全球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貢獻中國智慧,推動形成開放共贏的數字文明新生態。
2025“算力中國·年度重大突破成果”名單如下:
1.中國移動“九州”算力光網
牽頭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聯合單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推薦理由:中國移動面向東數西算、智算集群等新興需求,創新提出“九州”算力光網架構,打通算力集中供給與分散運營的關鍵通路,助力全產業鏈成熟發展。在骨干傳輸側,構建全球首個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400 G全光省際骨干網。在城域傳輸側,通過TDM硬隔離和分組軟隔離融合提供靈活切片,小型化接入SPN將細粒度切片能力延伸到企業末端,滿足算力等新業務在帶寬、體驗、時延、可靠性等維度的躍遷需求,構建了從末端接入到城域干線網絡全覆蓋的最大規模綜合承載網絡。在接入側,原創PON+FTTR架構,完成全球首個三代共存50 G PON現網示范,顯著提升光接入網能力。成果累計申請專利120項,牽頭國際標準26項,獲中國通信學會一等獎、央企十大超級工程等榮譽。
2.山西秦能算電協同一體化平臺
牽頭單位:山西秦能科技有限公司
推薦理由:山西秦能算電協同一體化平臺聚焦“數據驅動+時空轉移”雙模型,以分鐘級響應實現算力-電力雙向優化,推動智算中心從“耗電黑洞”向“柔性可調資源”轉型,賦能數字經濟與新型電力系統深度融合;構建全球領先的“算力-電力”雙向協同體系,實現智算中心用電成本降低5%、碳排放強度下降25%、算力能效提升30%。其創新模式不僅催生年產值數十億元的算電協同服務市場,更將推動新型電力系統穩定性與數字經濟低碳化轉型,助力中國算力產業搶占全球綠色算力標準話語權。
3.FusionOne AI一體化AI行業落地解決方案
牽頭單位: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推薦理由:超聚變FusionOne AI一體化AI行業落地解決方案,以軟硬融合為核心,構建全平臺一站省心、更優TCO的AI Infra底座。方案聚焦三大核心優勢:一是算力底座全平臺,統一調度75+AI加速卡,按需匹配最優算力;支持1%算力池化,資源利用率提升50%。二是AI 調優,實現從“卡”到“Token”的價值躍遷。方案依托100+FAE與 500+模型優化經驗,結合自研推理加速引擎,實現相同卡數,更高Tokens處理效能,更低TCO部署成本;同時支持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兼容多模型,靈活適配多場景需求,并提供一站式微調方案。三是開箱即用、一站省心,方案提供一體化交付與可視化運營運維能力,小時級部署上線,大幅降低落地門檻。面向垂直行業,超聚變聯合生態伙伴打造場景化方案,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讓智能真正融入業務。
4.面向智算集群的在網計算加速技術
牽頭單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推薦理由:該基于RoCEv2協議的在網計算技術成果,是智算集群通信效率提升的關鍵突破。其攻克核心技術難題并制定規范,實現集合通信算子在網加速,可減少數據傳輸量與時延,顯著降低大模型訓練推理成本。交換機硬件引擎支持全端口線速滿吞吐處理,聚合能力與組規格領跑以太網芯片領域,經實測在AI/HPC 應用中表現卓越。
技術獲華為、中國移動研究院等跨行業機構支持,完成白皮書與原型驗證,斬獲 ODCC 優秀項目獎等多項榮譽。學術上產出2篇CCF A 類論文、11項專利(4項授權),2025年更明確Scale Up和Scale Out域應用價值,可加速多類并行算子。從技術突破到產業落地,從學術認可到行業獎項,該成果為數據中心網絡升級與數字化轉型提供核心支撐,推薦價值顯著。
5.面向分布式大模型的廣域智算無損組網技術體系與應用
牽頭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聯合單位: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
推薦理由:此項目成功攻克廣域智算無損組網難題,提出“光網算用”創新性協同技術體系。此項技術解決了單數據中心面臨的物理空間、能源成本以及地域方面的限制難題,實現了跨集群通信的低丟包、低時延傳輸,推動了算力資源跨域整合,促進普惠化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傳輸的穩定性與效率,確保分布式大模型訓練、推理能夠順利推進,其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基于該技術,項目組已經在北京、上海、廣東完成試點驗證和商用,為大模型訓練、推理業務提供算網資源保障。同時,項目推動智算行業發展,為構建大規模智算網絡提供技術支撐,加速智算資源整合與共享,引領行業向高效、穩定方向邁進,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及產業數字化轉型有重要推動作用。
6.面向數據安全的分布式訓推關鍵技術及創新實踐
牽頭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聯合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發展部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
推薦理由:該技術面向智算業務發展與東數西算戰略落地需求,開展廣域智算網絡技術體系研究,提出高通量數據網架構,形成廣域無損、端網協同、算網融合等關鍵技術創新,打造業內領先的廣域分布式訓推解決方案,完成面向隱私數據保護的分布式AI訓推等業內首創性測試驗證,創新運用分割學習、邊云算力協同、輕量化廣域無損等技術,實現了數據不出園區、算力靈活擴容,形成國際、國內系列標準布局,引領廣域智算網絡發展方向。
7.聯想萬全大模型訓推一體解決方案
牽頭單位:聯想(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推薦理由:聯想萬全大模型訓推解決方案以顛覆性的前沿技術與顯著產業價值,重塑AI訓推范式,樹立全球技術創新標桿。該方案攜4大前沿技術解決大模型訓練推理過程中的關鍵性能和容錯問題,通過AI推理加速算法集實現推理性能10倍提升;HybridQ混合量化算法及自動混合精度計算圖優化編譯優化器比業界SOTA提升23%吞吐、降低20%延遲;慢節點故障預測準確率達到76%以上,故障恢復效率提升至百卡秒級;專家并行通信算法降低66%通信延遲。該方案已在多個行業場景實際驗證,有效應對如工業制造嚴苛的性能要求,提升智算中心等大規模訓推場景資源利用率并降低訓練時間,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方案立足國產算力生態,適配20+款國產GPU及主流大模型,構建“硬件+平臺+模型”全棧方案,為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提供普惠算力引擎,彰顯中國智造的全球競爭力。
8.國產異構GPU云平臺關鍵技術與系統
牽頭單位:阿里云飛天(杭州)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
聯合單位:浙江大學
推薦理由:當前國產GPU產業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各地算力中心因地制宜進行建設,但也容易形成孤立的小規模集群,難以支撐千億參數級大模型的訓練與高并發推理需求。本項目攻克國產異構GPU算力平臺資源利用率低、推理效率差等難題,首創算網融合架構與并行推理優化技術,構建穩定性評估體系,打破異構GPU間“算力孤島”,實現多GPU節點間通信性能提升20%、大模型推理吞吐量增長150%、故障定位效率提升42.7%,打造首個萬卡混合異構算力云平臺。本項目支撐100余個重大項目,成為多個國家級AI算力平臺核心引擎。
9.基于GPU卡間高速互聯開放架構和自研“凌云”AI交換芯片的智算超節點系統
牽頭單位: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聯合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推薦理由:本項目以國產化自研AI大容量交換芯片“凌云”為基石,提出AI加速器高速互聯開放架構,實現國產化GPU卡大規模高速互聯,構建Nebula星云智算超節點,打造軟硬協同、以網強算、開放解耦、高效高穩的萬卡及十萬卡超大規模智算集群,支持了萬億以上主權大模型的訓練,提升了AI計算的性能和效率。
同時,Nebula星云智算超節點也通過高性價比的推理能力,促進了AI技術的普惠化,加速了AI技術融入生產和生活的進程。通過降低AI計算的成本和門檻,更多企業和開發者能夠利用AI技術提升業務能力和創新能力,推動了AI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團隊與業界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初步建成國產化智算產業開放互聯生態系統,為我國在AI領域的競爭領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撐。
10.DeepLink 超大規模跨域混訓技術方案
牽頭單位: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
聯合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
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天數智芯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推薦理由:DeepLink超大規模跨域混訓技術方案攻克了大規模跨域異構集群調度、高性能通信協議整合、高可靠容錯機制設計等難題,有效應對硬件算力參差不齊、通信同步不穩定、故障容錯難等挑戰。此前,上海AI實驗室已牽頭聯合十余家合作伙伴,在上海建成了超大規模跨域混訓集群,并實現千億參數大模型20天不間斷訓練。隨后,上海AI實驗室攜手中國聯通,跨越1500公里連接了上海和濟南之間的智算中心,完成千億參數大模型混訓,等效算力達單芯片單集群算力的95%以上;與中國電信合作實現了北京、上海與貴州等多地智算中心的互聯和大模型混訓。上述項目的成功落地,標志著超大規模智算跨省互聯實現新突破,為全國智能算力互聯互通、高效盤活分散算力資源探索出新路徑,助力實現全國算力共建、共營、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