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8月29日晚間,阿里巴巴在最新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釋放關鍵信號:旗下云計算業務阿里云實現外部商業化營收同比增長26%,達到333.98億元,增速創三年來新高。
更引人注目的是,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8個季度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長,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業化收入的比例已超過20%,成為推動增長的核心動力。
這一數據遠超市場預期。阿里巴巴表示,增長得益于AI應用加速發展、客戶接受度提高,同時AI應用帶動計算和存儲產品需求增長。
財報顯示,本季度,阿里對AI+云的Capex投資達386億元,同比增長220%,主要用于數據中心建設和AI產品研發。
業內人士認為,在持續高強度投入下,如今的阿里構建起從AI算力基礎設施、云平臺服務、大模型研發到開源生態與規模化應用的全棧技術布局,成為全球僅有的兩家具備完整AI技術體系的公司之一。
增速26%創三年新高,AI收入三位數增長
Q1財報顯示,本季度,阿里對AI+云的Capex投資達386億元,同比增長220%,主要用于數據中心建設和AI產品研發。
AI需求爆發式增長不僅直接拉動云計算收入,也帶動傳統計算與存儲產品協同增長。財報顯示,在該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長26%,增速創三年來新高,AI相關產品收入更是連續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已成為云業務增長的核心引擎。
在模型創新層面,阿里近期密集發布多項突破性成果。據悉,目前阿里已開源300余款通義大模型,全球下載量超4億次。千問系列衍生模型數量超14萬個,是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家族。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大模型的進展。在7月下旬的一周時間內,阿里AI大模型實現“四連發”,通義AI大模型系列接連開源千問3非思考基礎模型、推理模型和AI編程模型,在多項國際權威評測中斬獲基礎能力、編程支持與推理性能開源冠軍。同時,還推出視頻生成模型Wan2.2、文生圖模型Qwen-Image等多模態模型,持續降低AI應用開發門檻,助推產業生態繁榮。
實際上,阿里云作為中國最大、亞太第一的云服務商,今年以來,阿里云已新增啟用8個數據中心,以應對全球云和AI需求的持續增長。目前,阿里云已在全球29個地域部署了89個可用區。
持續的AI戰略投入正在為阿里云帶來顯著回報。最新財報數據顯示,阿里云收入增速已連續四個季度顯著爬升,同比增幅從7.1%升至13.1%、17.7%,并在本季度達到26.0%,呈現出明確的加速增長軌跡。
未來三年,還將投入超3800億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這意味著阿里平均每年在AI基建領域的資本開支較以往顯著增加。加速投入AI基建不僅將直接拉動阿里云的業務增長,更可能為其帶來更強的規模效應。

全棧優勢顯現,規模化放大AI增量市場
作為從大模型到中間層產品再到云基礎設施的全棧服務商,阿里云在AI時代展現出獨特競爭優勢。這種全棧布局使其能夠規模化放大AI帶來的增量市場。
同時,在金融、制造、能源、教育等多個關鍵行業,大模型落地不僅驅動AI推理與訓練算力消耗大幅攀升,更同步帶來云存儲、數據庫及服務器資源的規模化擴容。
例如工商銀行(7.430, 0.05, 0.68%)引入通義大模型打造智能風控與研發平臺,華安保險部署AI出單機器人(20.100, -0.07, -0.35%)實現30秒高效處理;博世、比亞迪(114.060, 4.74, 4.34%)將智能座艙接入多模態模型,帶來云端一體化算力需求;國家電網上線運維大模型實現全域智能化監測;智聯招聘借AI實現人崗匹配效率提升70%等等。
這些深度應用均依賴于高性能、高穩定的云計算基礎設施支持。
此外,企業服務層面,阿里與全球企業管理軟件巨頭SAP達成戰略合作,將SAP的ERP系統與阿里云AI能力結合,共同推動中國企業及東南亞、中東、非洲市場的數字化轉型。同時,用友集團全線接入通義靈碼企業版作為官方研發工具,超50%研發人員已使用該工具,AI生成代碼占比達37%,顯著提升開發效能。
而在能源與公共服務領域,國家電網與阿里云聯合構建的智能運維大模型“國網云智”正式上線,依托全鏈路AI能力支持全國電網云平臺的智能化運維。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在財報會上表示:“我們的核心業務實現強勁的收入增長。核心業務的優勢將進一步鞏固集團的信心,并提供資源支持我們對實時零售和AI的重大投入。”